學人治學
互為禮物——我與人類學
卞思梅
新時代故事學研究
兩個民間:家族史的自選敘事與規范敘事
施愛東
毀淫祠與地方神靈傳說的變遷
俞明雅
文化研究
文化在轉:人類學家的一種應對——有關方李莉一次藝術人類學講座的延伸性思考和評議
趙旭東
王陽明“游藝”工夫實踐與文藝觀念突破
袁憲潑
從民歌到名片:“劉三姐現象”的經典建構
謝金嬌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民俗學實踐路徑
黃龍光
社區與權威遺產話語的角力: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批判性思考
唐璐璐
藝術考古
良渚文化葬玉制度“鉞不單行”說——四重證據法求解華夏文化基因
葉舒憲
漢代壁畫與中國古人的元氣觀
練春海
藝術人類學
藝術學交叉與應用理論建構的多元格局
夏燕靖
超越現代性的景德鎮發展模式:從生產地到藝術區的變遷
方李莉
當代跨界族群音樂研究的學術格局——中國藝術人類學前沿話題三人談之十八
楊民康 魏琳琳 趙書峰
藝術人類學關鍵詞
原始藝術:西方藝術人類學的核心范疇
李修建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選介
“五代宋遼西夏法華美術研究”項目簡介
(封二)
“五代宋遼西夏法華美術研究”項目主持人張建宇簡介
(封三)
-
原文載于《民族藝術》2020年 第5期,請以紙質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