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名家
洛 秦 一位“半路出家”的音樂人類學“局外人”——我的學術探索之路(5)
建黨100周年專題
朱靖江 延安電影團與中國民族志電影的紅色源流(17)
于 平 培根鑄魂 凝神聚力——革命歷史題材舞劇的當代表達(30)
王廷信 中華傳統藝術當代傳承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生態理念”與“共生機制”視角(55)
新時代故事學研究
施愛東 大團圓何以成為元結局(68)
吳新鋒 禿女的線團:涇川禿女故事的敘事結構與信仰實踐(79)
文化研究
尚麗新 南北民間寶卷同源異流關系探微(89)
俞明雅 尚麗新等 對《南北民間寶卷同源異流關系探微》的問答、評議與討論(100)
彭兆榮 文化公園:一種工具理性的實踐與實驗(107)
審美人類學
走向田野的審美人類學研究——王杰教授訪談 王永健 王 杰(121)
功能美學:非洲社會文化生活中美與丑的融合 〔荷〕范丹姆 文 李修建 譯(131)
懷舊·鄉愁·烏托邦——中國藝術鄉建的三重面向 向 麗(139)
“靈異”作為審美范疇的根據和意義——以動物形象為中心的考察 劉維邦(150)
發現異邦
人類學淵源與北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得失 王海龍(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