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秉承“從實求知,研以致用”的學術理念。一方面,用藝術人類學理論和藝術民族志方法發現、解決藝術和文化領域的問題;另一方面,用在田野調查中獲得的豐富一手材料提煉的經驗感知建構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源于西方的分科之學促進了精專研究和人類知識的積累,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學科壁壘森嚴、學科研究內卷的問題。這一學科體系越來越難以應對全球化和現代化世界的整體性問題,也不利于自身的發展。20世紀末葉,西方學界出現超學科的提法,隨后又提出新文科概念,其主要操作路徑是學科交叉。2019年我國啟動新文科建設,2021年設置交叉學科門類,中國的文科建設正式邁入新文科時代。進入新時代,每個學科都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學科定位,以應對學科交叉之大勢。與傳統學科不同的是,藝術人類學從一開始就是學科交叉取向的,這雖然呼應了新文科時代的發展大勢,但同時也不得不考慮原屬優勢的學科交叉,在新文科的學科大交叉時代如何重新定位和發展的問題。鑒于此,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與海南大學于2022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以“新文科時代藝術人類學的自覺與定位”為主題聯合主辦2022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注:疫情形勢多變,會議召開時間、形式等可能有所調整,請關注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官方通告!
一、會議主題:新文科時代藝術人類學的自覺與定位
二、會議分議題
1.新文科建設與藝術人類學發展
2.中國藝術人類學的學科自覺和理論建構
3.西方藝術人類學的歷史和理論研究
4.藝術民族志的方法和實踐
5.藝術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6.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
7.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應用研究
8.國際自貿港建設進程中海南傳統藝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9.海南傳統藝術在南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變遷研究
10.其他與本年度會議主題相關的研究
三、會議時間與會議用餐
2022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
10月28日:全天報到,地點:海南省??谑腥嗣翊蟮?/span>58號海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海南大學東門),酒店前臺電話:0898-66736666
10月29日:開幕式及大會主題發言
10月30日:分組討論
10月31日:上午分組討論及閉幕式、下午離會
1.會議提供與會代表三天正會期間(10月29日-31日)的中餐和晚餐。
10月28日報到,會議提供與會代表自助晚餐。
就餐地點:海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就餐時間詳見會議手冊。
2.會議期間的早餐由入住酒店安排。
四、會議交通
由于參會人數較多,會務人手有限,不能安排接送,請各位代表諒解!請各位代表自行前往住宿賓館報到并注冊。
乘車路線
1.乘公交車:(1)??诿捞m機場公交站乘坐21路至港灣花園公交站下車,步行730米到海南大學(人民大道58號)東門,全程約1小時35分鐘;(2)美蘭機場公交站乘機場巴士1號線到五公祠公交站,同站換乘11路至??谑腥嗣襻t院,步行278米到海南大學(人民大道58號)東門,全程大約1小時28分鐘;(3)美蘭機場公交站乘坐K4到??谑腥嗣襻t院,步行278米到海南大學(人民大道58號)東門,全程約1小時37分鐘。
2.乘出租車:美蘭機場到海南大學(人民大道58號)東門,費時約40分鐘打表約85元。
3.交通地圖:電子地圖搜索海南大學海甸校區東門。
五、會議費用
受邀參會代表每人交納會務費600元(含膳食、會議資料等費用),與會人員往返交通、住宿自理(特邀嘉賓除外)。
由于財務制度和發票的相關管理規定,受會議規模較大、參會人員分散等條件所限,請各位參會代表務必于2022年9月10日前,通過網銀(支付寶、微信等轉賬方式不支持)將會務費匯入本次會議專用賬戶:
賬戶名稱:海南博邦會務服務有限公司
開 戶 行:中國銀行??诤5橹?/p>
銀行賬號:2675 3049 2719
注:網上繳費時請留附言:“參會者姓名+藝術人類學”。
轉賬附言是為了開發票查詢而要求。2022年9月10日前完成注冊費匯款的代表,其繳費發票在會議報到時提供。公務卡不方便網上匯款的,也可現場刷卡辦理,但需要在確認參會回執會議繳費信息中提前注明。
煩請各位代表在成功轉入會務費后,務必短信告知會務組聯絡人:王寶丹。
短信格式:單位名稱+姓名+藝術人類學+注冊費600元,以便不影響您正常報到和領取會議材料。
六、注意事項
1.確認參會回執:為確保會議的順利召開,盡可能做好會議的服務工作,請各位代表在完成注冊費匯款后,于9月10日前填寫“確認參會回執”[詳見附件(一)并發到本次會議專用電子郵箱:chinarlx2019@126.com。“確認參會回執”填寫務必完整清楚,匯款人、發票要求等信息,力求準確無誤,以免耽誤給您開發票。
2.參會形式:以文參會。請諸位參會者在9月10日前將參會回執和論文全文(僅接受word版)一并發送到指定郵箱:chinarlx2019@126.com。我們將對論文進行評選,并向通過者電子郵箱寄發正式會議邀請函。
論文格式要求如下:
請以論文題目、作者(單位、省市、郵編)、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或注釋(一律采用頁下腳注)的順序排版[詳見附件(二)],以便版式統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郵箱地址、手機電話等信息)置于文末。
注: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會議嚴控參會人數,入選以論文質量為準。另,未按照格式要求編寫的論文,亦不能入選,論文字數以8000-15000字為宜。會后精選論文出版(紙質或電子出版,出版周期兩年左右),如不同意請告知。
3.學術成果展:本次會議將舉辦學術成果展,歡迎各位會員及參會學者踴躍參加,提交近年出版的學術著作或畢業論文參展。
七、聯系方式
學會網站:www.jongread.com
學會聯系人:孟凡行 手機:13602170972 王永健 手機:15901026288
電子信箱:chinarlx2019@126.com
會議微信群請加王老師微信:15901026288,邀請至群內,以便會議聯絡。
海南大學聯系人:王娟 手機:13278931899
承辦公司聯系人:王寶丹 手機:13158999967
主辦: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
海南大學
承辦:海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
協辦:東南大學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基地
民族藝術雜志社
2022年4月19日
附件一:(會員也可從企業微信的微盤中對以下2個附件進行下載,加入企業微信請用手機掃描下方二維碼)
確認參會信息回執
特別提示:請參會人員復制此表,保存文件名:“姓名+論文題目+院校名稱”,務必于2022
年9月10日之前將“確認參會信息回執”發到會議專用郵箱:chinarlx2019@126.com。
參會論文 題目 |
|
||||||
作者姓名 |
|
出生年月 |
|
性別 |
|
||
所在單位 |
|
院系(所) |
|
民族 |
|
||
職稱、職務 |
|
手機號碼 |
|
||||
電子郵箱 |
|
聯系地址 |
|
||||
是否住宿 (異地代表) |
|
住宿時間 |
|
||||
會議注冊繳費、發票信息 |
|||||||
已匯出會議費 或現場繳費 |
|
匯款人 |
|
||||
匯款日期 |
|
是否需要開發票 |
|
||||
會議費發票 抬頭單位 |
|
單位稅號 |
|
||||
備注:1.因參會人員較多,賓館房間緊張,原則上提供合住標準間,有特殊要求請咨詢入住賓館。 2.是否安排發言詳見會前學會公號推送及到會時發的會議手冊。 3.現場繳費人員請在上表中注明,并填寫開票信息。 |
附件二:2022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參會論文編輯體例要求
1.中英文標題
中文標題應與英譯相互對應。
2.摘要
寫成報道性文摘,集中凝練地涵蓋全文主旨,300字以內。
3.關鍵詞
選取3—5個集中反映內容主旨的名詞術語。
4.正文撰寫要求
(1)各級標題應簡潔凝練,反映主題;
(2)各級標題序號按照:一、/(一)/1./(1)/①/A /a等的順序編排;
(3)正文用規范漢字進行撰寫,除涉及的古文字和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外文文獻之外,均采用簡體中文撰寫;
(4)除各級標題外,正文統一使用五號宋體。
5.參考文獻或注釋
(1)一律采用頁下注格式,文末不再出現參考文獻;
(2)注碼采用“①、②、③……”形式,標注在所注文字的右上角;
(3)若是對具體文字的注釋,注碼要緊隨其后;若是對一句話的注釋,注碼要標注在句末標點后;
(4)頁下腳注文字使用小五號宋體;
(5)不同文獻標注內容與格式:
中文著作 著(編)者姓名:《圖書名稱》,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
古代文獻 [朝代]著作姓名,校注者:《圖書名稱》,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
譯著圖書 [國籍]著者姓名,譯者:《圖書名稱》,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
中文期刊 作者姓名:《論文名稱》,《期刊名稱》XXXX年第X期。
國外出版的中文期刊 [國籍]姓名:《論文名稱》,《期刊名稱》XXXX年第X期。
外文著作或期刊:著錄內容、順序同上,但著作名或題名要用斜體。
如著作:Alfred Gell, Art and agency: An Anthropology The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pp. 97-99.(單頁用p.)
文章:M. J. Herskovits and F. S. Herskovits, "The Art of Dahomey: Wood,Carving”, American Magazine of Art, 27, 1934, pp. 124-131(期刊名用斜體;27表示卷號)
報紙文章或報道《題目》,《報紙名稱》年月日第X版。若為國外出版的中文報紙,可在報紙名稱前用[ ]注明期刊出版國家。
引用著作或文集中的文章 文章作者:《文章題目》,轉引自著者或主編:《著作或文集名稱》(卷次),出版社出版年,第X頁。
6.作者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郵箱地址、手機電話等信息。(置于文末)